首頁 利泓專欄 樣品消化應用文章(Sample Digestion) 半導體用聚合物為何要做貴金屬族(PGMs)分析?──讓SRC微波消化技術帶你了解產品污染風險
半導體製程中,製程中使用到的原物料或是聚合物等會跟晶圓接觸的材料中,若被帶入痕量PGMs(Pt, Pd, Ru, Ir, Rh, Os),可能造成電性缺陷、藥液不穩定與表面顆粒問題,因此必須要要做PGMs的管控。
三個主要風險:
因此,部分半導體客戶在採購與驗收相關零件(管件、墊片、滾輪、CMP拋光墊基材、夾治具包覆層)時,會把PGMs納入「可萃取金屬」或「超痕量金屬含量」的項目,而不再是只看一般陽離子。然而,PGMs多半是非常穩定的元素,尤其氧化態多半有非常強的化學抗性,那應該如何讓PGMs可以離子化好上機分析呢?
對於無法使用過氯酸的實驗室,我們也額外開發了替代方案,將過氯酸以氯酸鉀取代,仍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。(如下方整理之消化結果)
微波消化實驗是一個單純但卻又充滿細節的一個前處理實驗,有時一個小細節的疏忽卻對後端分析的結果品質影響甚鉅,但卻又苦惱無法察明原因,本篇挑出六個微波消化實驗時,必須注意的小技巧,讓我們一起學習並精進吧!
READ MORE
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在珠寶首飾中,看到鉑系金屬的存在,此外,在汽車的觸媒轉換器中,鉑系金屬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由於它們能降低汽車廢氣中的有毒物質。 然而,含有PGEs的樣品通常是惰性材料,非常難進行樣品前處理。以加熱板進行前處理,除了會受到空氣物質的汙染外,溫度、壓力的不足,亦導致須花費長時間實驗以及回收率也不佳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