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確定使用正確的原料進行文物修復了嗎?

作者Editor
日期2019-08-30

─為什麼要進行文物的修復?

任何形式的畫作與雕刻建築見證歷史風華也隨著時間更迭風華老去,產生斑駁或是破損等,因此在研究歷史的同時,科學家也需要研究這些文物藝術品所使用的原物料來源,才有辦法讓歷史繼續長存。

所以原物料的鑑定為何重要?

因為在研究原物料來源的同時,可以去了解文物是就地取材?還是經過遷移?還記得科幻電影常常會用到某某文明的科技不是來自地球上的元素,例如漫威電影黑豹與美國隊長盾牌的振金(Vibranium)。所以文物修復遇到的問題往往是要取得正確的原物料進行修補。 

我們要如何分析這些原物料呢?

為了避免在分析過程傷害文物,分析方法一定要是非破壞性的,而且分析時間還不能太久,避免文物受到環境中的潛在蒸氣侵蝕或是氧化。因此光譜自然就是文物修復的分析設備首選,特別是有優異定性能力的FTIR與Raman光譜這兩種。雙雙都有著非破壞性、分析速度快的優點,而且還能提供原物料的指紋圖譜。 

以下介紹幾個FTIR與Raman應用於文物修復的例子:

1.確認文物可能受到的傷害。從IR光譜可以得知,木乃伊上的紗布與受過UV光照射的纖維呈現類似的光譜,此結果可以提醒博物館人員木乃伊的展示條件。

2.從光譜了解化石形成的條件,受泉水作用的化石光譜(上),相較於未受泉水作用的光譜(下),其位於604波數的波峰有較高的趨勢,可以用來解釋受泉水作用的化石具備較高含量的氟。

3.確認普魯士藍的存在,FTIR光譜可以清楚的看出普魯士藍的特徵氰峰出現在2080波數位置的波峰。

4.古代陶俑的補色原料鑑定,為了可以修補古代陶俑剝落的顏色,經過拉曼光譜分析之後,了解原料是俗稱中國紫的矽酸銅鋇。 

5.調和漆原料的鑑別,文物上的漆料可能來自不只一種的原物料,透過光譜的方式,可以簡單地進行鑑別,如上圖中間的光譜,即來自上下光譜的加總。

光譜分析在文物修復工作中時常扮演初步了解文物材質的角色,提供研究學者較明確的方向,而光譜非破壞性的特點,使文物可以再進一步提供給其他的分析方式,最後光譜快速分析且大面積的收集能力,更可以讓文物修復的工作縮短,減少文物進一步損壞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