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職人的堅持 – 一組近乎於完美的玻璃反應器,究竟是如何製作?

作者Editor
日期2019-11-15

技術支援部 廖婉淨

為什麼有些玻璃反應器容易破? 品質,從玻璃材料的選擇開始決定

數以千計的化學反應中,化學家選用玻璃做為反應器皿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具備良好的物性、化學穩定、結構穩定、熱穩定,以及具備良好的傳導性。

玻璃其實分為: 合成玻璃與天然石英,其對於熱的延展性不同。而,熱的延展性,影響到玻璃耐溫度變化的大小,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反應溫度變化太大,玻璃器皿有機會破損。

由上圖,這是一個玻璃表面,每一片玻璃都有一定的厚度,當其中一面接觸突然的升高溫度,產生線延展,然而,未接觸溫度變化的內層並不會延展,最終導致玻璃破裂,這就是在10L以上的大型反應器中,我們所擔心的Thermo Shock。線延展係數越高,代表玻璃越容易破裂。如: 鈉鈣玻璃 > 硼矽玻璃 > 石英。

AG! 玻璃反應器

耐受溫度變化ΔT = 110℃。

(一般反應器約90℃)

 

燒製過程,決定了玻璃反應器是否應力一致,是否容易破裂

一般玻璃反應器的製程,主要為取用所需大小的玻璃管,進而燒製、冷卻成型。

在日本AG!的工廠,職人先確認火焰為特定高溫後,才將火槍放置玻璃原料進行燒製,完成後,設計特定的燒結槽,讓晶體緩慢堆疊,得到最穩定的晶格。最後,職人以檢測器,再次確認玻璃製品應力分佈。

接近理想狀態的反應器,如何燒製而成?

AG! 職人裁切需要的玻璃管長度後,以Blow&Compress技術,將玻璃管重新塑形,吹製瓶身為長比寬1:1的完美比例。實驗級(250mL)到製程端(50L以上),以更接近理想反應器的計算結果,更安全的進行放大測試。

下圖,相同為50L反應器,當瓶身越長,上層越不易攪拌均勻,降低產能。

AG! 實際案例:台灣產業

1L 雙層夾套玻璃反應槽

暨LAUDA溫控系統

20L三層夾套玻璃反應槽

暨LAUDA超低溫溫控系統

 

100L 雙層夾套玻璃反應槽

暨LAUDA溫控系統